学工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传媒学院、保卫处联合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讲座

发布者: 党委学生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8日
浏览次数:

   

为了普及反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让广大师生认清电信网络诈骗的真实面目,提高大家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11月6日,传媒学院与学校保卫处联合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知识讲座。此次讲座邀请贵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副主任沈晖警官主讲。贵安新区公安局涉网犯罪侦防中心副主任左宏涛,校保卫处处长欧阳宁康,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娄莉、副院长邹璿、副院长伍顺比及传媒学院全体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邹璿副院长主持。  

   

   

(讲座现场)    

   

   

(沈晖警官进行讲座)    

   

讲座伊始,沈晖警官首先给大家阐述了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的内涵以及类型,并给出“诈骗公式”——人物+沟通工具+要求=诈骗,其主要特征是非接触型诈骗。它的特点主要包括:犯罪活动的蔓延性比较大,发展很迅速;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集团化,反侦查能力非常强;跨国跨境犯罪化比较突出等。沈晖警官还从经营、打击处罚、被害人心理这三个角度分析了诈骗高发和蔓延的原因。  

   

   

(现场师生认真听讲)    

   

接着,沈晖警官对我省2019年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贷款、代办信用卡、兼职刷单、冒充客服、“杀猪盘”类等电信网络诈骗进行案例解读与分享,并播放以往的案件调查视频,进一步加深大家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除此之外,沈晖警官还强调,自己的电话卡、银行卡等不要轻易外借,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的利用,构成“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沈警官还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提出了“十守则”、“五不要”和五条被诈骗后的补救措施,呼吁大家在这个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务必提高个人识别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必要时也可拨打反电信网络诈骗96110进行咨询。  

   

   

(邹璿副院长总结)    

   

最后,邹璿副院长进行总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要处处提防陷阱。在网络消费中须随时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如果遭遇诈骗,须及时报警,借助公安机关的力量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合影留念)    

   

温馨小贴士:  

贵阳公安提醒您,牢记以下内容:  

一、电信诈骗十守则1、手机短信内的链接都别点;2、凡是索要“短信验证码” 的都是骗子;3、凡是无显示号码来电的全是骗子;4、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5、不信“接的”,相信“打的”;6、钱财只进不出,“做貔貅”;7、陌生证据莫轻信;8、钓鱼网站要提防;9、新鲜事要注意;10、一旦难分真和假,拨打110最放心。  

   

   

   

二、电信诈骗“五不要”1、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2、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信息的诱惑;3、不要拨打信息中的陌生电话;4、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5、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三、补救措施五招1、一旦汇款后发现自己被骗了,可在第一时间拨打中国银联专线95516,请求帮助;2、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向派出所报案;3、看对方的账户是哪家银行的,然后用电话拨打该银行的客服电话,输入你汇款的目标账号(骗子的账号),在提示输入密码时,连续五次输入错误,这时该账号会自动锁定,时间是24小时,这宝贵的24小时将使对方无法将钱转移,避免损失扩大,也为警方破案提供时间;4、为防止骗子用网上银行转账,可及时登录该银行的网上银行,登录时输入目标账号(骗子的账号),密码连续输错五次,该账号网银将被锁定24小时;5、及时和要汇款的银行柜台联系,将被骗的情况向银行工作人员反映,请求帮助。或直接打报警电话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