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贵州省委党校专家学者到我校作专题辅导学习报告

发布者: 校党委学生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7日
浏览次数:

  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根据军训工作安排,军训师司令部邀请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教育长敖以深、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安治民两位学者在725日上午800——1200于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花溪校区田径场分别举行主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报告会。2020级全体军训学生、各军训团教官、团政委、团副政委和营教导员参会。

会上,安治民副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从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史多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我们要拥护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华民族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安治民副教授围绕七一会议巧妙借用昨天,今天,明天延伸和转换为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展开对建党百年的历史回顾。七一讲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先沿。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水生火热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便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定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具有的不懈探索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融入人民、融入时代、融入世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非常不易,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努力、献出生命而换取的。他强调了祖国脱贫成效之显著,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民为国尽忠职守的无数党员有着密切的联。安治民副教授的讲话不仅感慨了祖国的强大,缅怀了先烈,还大大加深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拥护党的信念。

他提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先锋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的强大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贵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领导、国家的支持。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胸怀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节点,庄严宣告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式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号召。最后,安治民副教授对青年学子寄予了深厚的希望。

 在专题报告会上,敖以深教授强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充分肯定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对贵州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饱含了对贵州这片土地的真切感情,满怀了对贵州事业发展的热切期望,寄予了对贵州党员干部的殷切嘱托,为我们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未来提供了根本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贵州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他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讲话精神,围绕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通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重大使命。

四新蕴含着总书记对贵州近年来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饱含着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贵州的殷切期待,内含着总书记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对贵州赋予的使命责任,我们要从中体会总书记对贵州关爱之深、看待之重、期望之高。推进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实把握贯彻落实四新的基本要求,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来领悟四新,用全局意识、系统观念、辩证思维来把握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来推进四新,真正把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实绩和民生实惠。

此次报告会使人受益匪浅,同学们表示要牢记习总书记殷切嘱托,学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党史学习中凝练担当,争做时代新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将感恩之心化为奋进之志、奋进之行,在军训中体验军人的艰苦奋进,在创建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风茂,今少年不忘国之风骨,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文:杨彬、张娟、赵德焕

图:学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