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画笔邂逅心灵,会绽放怎样的火花?10月31日,贵州民族大学心理健康中心“黔心绘梦 以美润心 —— 民族艺术心理团体辅导”温情开启。活动聚焦“认识自己、看见自己”,同学们以画为镜、互动分享,解锁与自我对话的治愈新体验。
活动核心与团辅设置
本次活动为4期系列开篇,以“自我镜像“为核心,结合绘画心理技巧与贵州非遗文化,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绘画心理分析师钟海姣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永老师带领,30名同学在安全温暖氛围中开启自我探索之旅。
初见:一笔一画,勾勒自我模样
活动现场,同学们围坐成圈,拿起水彩笔与油画棒,用小动物形象描绘自身特性——灵动的小猫藏着活泼天性,慵懒的考拉透着平和向往,每一笔色彩、每一个线条,都是对自我的细腻审视。 绘画结束后,大家结合作品逐一自我介绍,分享创作背后的想法,在真诚的表达与专注的倾听中,同学们不仅结识了同伴,更通过创作与分享,完成了对自我的初次梳理。

图1 同学们专注创作专属动物画作
约定:一纸便签,筑牢心灵联结
自我介绍后,“心之约定”环节温情上演。钟老师画出大树轮廓,邀请同学们写下对团体的期待与守则——“保密”“不评判”“认真倾听”“包容差异”。 一张张满载心意的便签被贴在树枝上,长成“枝繁叶茂”的“心灵契约树”。这份共同的约定不仅筑牢了大家信任的根基,更让大家在安全的氛围中逐渐放下顾虑,为深入探索自我做好了铺垫。

图2 “枝繁叶茂”的“心灵契约树”
创作:以画为话,追溯过往憧憬未来
活动核心环节中,同学们参与了经典的“房树人绘画测验(HTP)”,随后又围绕“登高”主题展开创作。笔与纸的碰撞间,大家将过往的回忆、当下的心境与未来的期许,都融入了一幅幅画作之中。 创作结束后,同学们敞开心扉,结合作品分享思考,在交流中,大家追溯过往、审视现在、憧憬未来,完成了又一次深度的心灵联结。

图3 同学们分享画作背后的故事
相聚:一圈畅谈,共赴温暖之约
活动尾声,同学们围坐成圈,开展“以圆交友”交流环节。大家踊跃分享此次活动的心灵感触。现场氛围温馨和谐,欢声笑语不断,仿若相识许久的挚友重逢,每一份分享都被认真接纳,每一种情绪都被温柔看见。

图4 同学们围坐交流活动感悟
未完待续:以画为媒,奔赴更深探索
首期“黔心绘梦”活动以集体合影落幕,同学们举画作定格与自我相遇的美好瞬间。作为系列开篇,其为后续情绪疗愈、成长赋能奠基。后续活动有更多精彩,全程参与可获证书与专属艺术作品,渴望以画探心者可关注动态,期待下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