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六章有感
——“阅启新章,奔赴书海”
阅读活动学员学习感想①
在第六章中,蛤蟆先生与苍鹭医生一起探索了他的童年。从蛤蟆先生的话语中我们看见了他的童年或许并不愉快。他有严苛的父母,他少有地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温暖。童年父母的严苛也造就了蛤蟆的“适应性人格”,那是本文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在父母的一次次指责中,蛤蟆害怕地,依赖地,顺从地适应着父母,他也想要父母注意到他,关注到他,称赞他。所以他为了感受到父母的温柔,努力变得更好。
在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我的父亲对我也总是很严厉,他后悔当年自己的年轻气盛,后悔当年放弃了读书这一条路,所以给我寄予很大的期许。我有时常常因为他的期望而感到愧疚,因为我并不能达到他的目标。我少有见得父亲的笑脸,我也如同蛤蟆一样害怕父母的责备,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可,可我记得无论我怎样的表现,父亲的话语总是给我当头一击的冷水。我很自卑,很害怕也很依赖我的父亲。我感觉只有我成绩好了父亲才会关心我,关注我。我适应着父亲的冷漠,努力变成他想要的样子,走着他规划的道路。
可是成长的路途漫漫,也让我有了本该有的自我的思想。我看着这本书中的蛤蟆,就像看到了我自己,他与苍鹭医生的谈话,就是我与苍鹭医生的谈话。我从这篇文章中了解“适应性人格”,也在与苍鹭先生的谈话中释放压力,解救自己。成长他教会我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未来的路也是我自己的路,需要靠我独立进行。
有时候,我也像蛤蟆一样埋怨父母的严苛,渴望着温柔的幸福。我常常想,要是父亲放松一点,我会不会成长得更好。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蛤蟆思考着这个问题,脑海中出现了他的父亲,高大威严,令人生畏。父亲生前的阴影里,似乎站着他的祖父和外祖父,他们品性诚实、言行端正,他们的面目就是最高道德标准的化身。蛤蟆感到他们的影响已经主宰了他的人生,正如他们的肖像画挂满了蛤蟆庄园的图书馆⼀样。”父母对他成才的巨大期许,和身边人对蛤蟆与蛤蟆祖辈、父辈的对比,让蛤蟆感觉自己的一生都活在祖父辈的阴影里。蛤蟆常常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愧疚、自卑。这也是曾经童年的我的想法。我想回到过去,对着我幼年的我细细安慰“你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父亲就像我家里的政治强权,我原先是屈服、适应,有时却又忍不住反抗,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我知道人生的路很长,我本该活在自己的正确积极的思想里面,抬头学习繁星,闪耀着不同于月亮的光辉,在天涯海角慢慢地走出我的路途。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此吧,不单单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成长,解救自己,向阳而生。